对于95后平均工作7个月就辞职的现象,有人认为是95后不负责任。请你谈谈对此的看法。
参考解析:
之前曾经流传过80后是最自私的一代,90后是垮掉的一代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80后和90后已经成为了我们当今社会的中流砥柱,彻底击碎了这样的谣言。我认为对于95后的评价同之前的谣言有共通性,都是一种以偏概全、夸大其词的说法。我们可以知道,95年出生的人今年是第一批走入社会的人,工作尚未稳定便断然下结论说95后是不负责任的,我认为为时过早。但是出现部分95后的年轻人工作时间不久便辞职的情况,值得引起我们的反思。
首先,很多95后的年轻人对于职位认知不够充分。在就业之前,其并不了解单位的工作情况、加班情况以及运营情况等,一旦进入单位,难免会出现落差感。再加上95后多为独生子女,一下子从蜜罐走入社会需要过渡期和适应期。
其次,很多95后不存在生存压力,更加随性而为,家长也没有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。随着我国物质条件的不断丰富,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对于大部分95后来说,家庭是可以达到小康水平的,他们告别了为了生计随便找一个工作的时代,而是更多的考虑自己干得开心与否,更加符合95后的成长经历。家长的溺爱也加剧了95后的随性而为,大大增加了95后的离职率。
再次,高校以教学为主,忽视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。高校在课程安排上单纯注重专业课的学习,却鲜有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类课程,就算有,教学老师也多为留校老师,其没有真正的实践、就业经验,多为纸上谈兵。这样就不能很好的让学生对于职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,导致学生会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。
最后,国家政策鼓励就业、创业,但落实时往往走了样。在鼓励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,很多大学生也想加入创业大军,哪怕是刚刚进入工作单位不久,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实践经历不足,辞职准备创业,结果可想而知。
辞职率陡升一方面影响社会稳定,容易造成社会风气浮躁。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规划,浪费培养人才的时间和精力。更不利于人才本身的发展,更深层次的就是会影响国家的长足发展。
因此,我们应该多方共同努力,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破解之道。首先,青年人应该在就业之前充分、全面认识所从事的行业。要知道现实和理想总是会存在差距,遇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情,挺一挺也许就看到了希望。其次,家长和高校也应该起到正向引导。家长不要孩子一抱怨就劝导其辞职,应该予以鼓励,劝其坚持。高校应加设课程,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,对职业有更切合实际的看法。最后,政策落实要到位。各级政府应该充分领会中央政策,能够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,创业问题,正所谓:“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。”只有就业稳定了,社会才能长治久安。